
本报特约记者 朱润胜 本报通讯员 李丽股市配资在线登录
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浪潮中,一支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共同组建的“联合舰队”正破浪前行。2023年10月,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中国耀华玻璃集团、燕山大学,在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指导下,全国玻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如今股市配资在线登录,该共同体已汇聚81家成员单位,其中企业51家、院校19所、机构6家,共同体以“多元聚力、标准引领、场域实战”为育人核心,为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玻璃行业经验”。
织密融合合作网
“以前校企合作多是‘学校热、企业冷’,现在我们和院校共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到岗就能上手,企业省心多了。”中国耀华玻璃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共同体破解校企合作痛点的实效。
为打破校企合作形式化、资源整合难的僵局,共同体构建“横向四方协同、纵向三级联动”机制:横向明确政府统筹、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实施的权责清单;纵向建立“季度常务会+年度高层互访+月度协调会”制度,每年发布《河北省建材行业发展白皮书》及30余份企业技术、人才需求清单。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需求,共同体更推出“一企一策”分类服务:联合中国耀华、天津南玻等12家头部企业开发18个课程模块,每年开设3个订单班,年均输送毕业生100余人;为35家中小企业建立1200人的人才“储备库”,助力12家企业完成设备升级;向20家小微企业开放实训资源,派遣32名教师以科技特派员身份提供技术支持,联合改进工艺15项,帮助企业降本超12%。
规范培养路径育才
“从职业岗位要求到教学实训标准,再到教师实践规范,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理论又会实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纪福顺指着一套厚厚的标准手册介绍。在人才培养中,共同体始终以“标准引领”为核心,牵头构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校本标准”四级融通体系:联合信义(天津)玻璃有限公司开发浮法玻璃原料等国家职业标准3项,与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合作制定玻璃原料粒度测定方法等行业标准、五星工厂建设指南等地方标准,指导郑州城市职院等院校开发校本“课程—教材—资源—实训”标准。
截至目前,共同体已完成教育部建筑材料类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三个类型10个专业目录、11个专业简介、6项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还出台1项顶岗实习标准、1项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1项教师企业实践指南,以及1项国家职业标准。2025年,共同体与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继续推进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工作,初稿已完成意见征求,将进一步完善玻璃行业工匠培养的“标准坐标系”。
“三共三享”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走进共同体共建的浮法玻璃实训基地,学生们正通过虚拟仿真设备练习中控操作,一旁企业导师不时上前指导,这正是共同体“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的生动缩影。在“人才共育”方面,共同体创新“理论教学—仿真教学—岗位实践—岗位实习—就业培训”五阶教学模式,打造浮法、光伏、电子等150个实战场域,引入智能巡检等典型工作任务100余个,配置虚拟仿真实训设备;通过订单班、提前就业班、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已获批河北省教育厅2项提前就业班项目,耀华订单班进入第三期。
“师资共培”上,共同体组建党支部联盟,实施“党员教师入企服务计划”,推动企业工程师入校任教、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流动站,在学校设立企业导师工作室,形成“教授博士引领・青年骨干奠基・行业精英支撑”的校企“双导师”团队。
如今,全国玻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已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标杆”。“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政企行校’协同创新,为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注入更多动能。”共同体理事长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郭冬岩表示。
九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